2022年4月22日,由北京化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共同主办,北京市科协化学与新材料专业智库基地承办的“光化学理论与机制”学术研讨会暨量子计算化学智库论坛在化学楼二楼会议室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搭建院校交流合作平台,为化学学科创新发展凝智聚力,同时献礼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和化学学科建立110周年。
来自清华大学的张洪杰院士、李景虹院士、王梅祥院士、帅志刚教授、李隽教授、北京大学的席振峰院士、厦门大学的孙世刚院士、曹泽星教授、南京大学的郭子建院士、黎书华教授、南开大学的周其林院士、中山大学的陈小明院士、复旦大学的徐昕教授、吉林大学的吕中元教授、东南大学的王金兰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的田禾院士、北京化工大学的段雪院士、杨万泰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的樊春海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杨金龙院士、罗毅教授、中国科学院理化研究所的江雷院士、吴骊珠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赵进才院士、韩布兴院士、史强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江桂斌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杨学明院士、李灿院士、张东辉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刘买利院士、深圳湾实验室的吴云东院士等23所高校单位和科研院所的2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9名知名高校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北京化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多名教师和青年学者参会,共商学科建设大计,共谋协同发展格局。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莅临会议并讲话。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党委书记卢忠林主持。
(图为研讨会)
董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并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及理论及计算光化学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专家同仁表示感谢。董校长强调依托此次会议,能够促进学术交流,提升学科研究水平,希望化学学科今后能够在人才培养、理论光化学领域做出更大贡献。最后,董校长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图为卢忠林教授主持、董奇校长致辞、方维海院士主持)
会议第二项议程为工作汇报和学术交流讨论环节,由北京化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方维海院士主持。发言嘉宾崔刚龙教授等以“光化学理论与机制”为主题,围绕理论及计算光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量子计算化学、机器学习、载流子动力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以及活体电分析化学的亮点工作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李振东教授作“量子计算化学”主题报告。李教授从量子计算化学的起源与发展讲起,对团队近几年工作进行小结,并强调团队在未来将继续探索量子计算在化学中的应用。申林教授作“基于机器学习的光电功能材料设计”主题报告。介绍了机器学习面临的数据匮乏、电子结构信息欠缺等问题可能的研究方案与解决策略,并对未来如何高效可靠处理不同来源的数据、机器学习优于传统研发范式条件等研究课题做出展望。
(图为李振东、申林教授作报告)
学术报告结束后,会议进入专家集中点评和讨论交流环节。30余名院士及专家学者围绕化学学科建设的战略布局、人才培养和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讨,积极提供知识经验,为化学学科发展建言献策。在化学与新材料专业智库基地的与会专家讨论中,针对李振东教授作的报告,普遍建议应抓住机遇、积极在北京地区率先开展“量子计算化学”的布局,引领国内外量子计算化学的发展,专家的意见北京化学会智库基地也形成专业的建议书递交北京市相关部门。
会议最后,化学学院院长范楼珍致闭幕词,对线上、线下的参会专家表示真诚的感谢。她表示,本次会议成果丰硕、意义重大,我们化学学科将总结既往经验,持续发力、笃行不怠,开拓创新、勇毅前行,坚持为建设新时代世界一流化学学科不懈奋斗。
(图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范楼珍教授致辞)